金門六六空難
事發於1983(民國72)年6月6日中午,一架由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向空軍固定調用搭載軍民赴台的C-119型運輸機由尚義機場起飛,機上滿載金門高梁等酒品及42名乘客與5名機組員,由於超重飛機在滑行起飛到海面後一直拉不高,此時右發動機突然失效,由於飛行高度不足無法在海上正常迫降,最後機頭上翹機尾沒入水中而沉沒。
墜機地點離海岸不遠,但當天氣候陰沉海象不佳加上當地海流問題,要游上岸並不容易,但最主要問題是戰地出動救援有許多關卡,導致如此近的距離卻等待了50多分鐘才開始有救援行動。總計有33人死亡,大多是昏迷溺斃,5人失蹤、9人生還,由於飛機是拉高機首讓機尾先入水,所以生還者大多是坐在機身前段的人,包括3名駕駛艙的機組員(正駕駛李順彰、副駕駛薛桓浩、領航員劉啟光)及6名金門民眾(黃景舜、張峰杞、陳耀明、陳賢德、陳德才、陳翁源)。
因金門當地的民事由戰地政務委員會軍管,本空難被全面封鎖消息,但當時金門機場的通信都被對岸監聽,空難的消息出現在中共對東南亞的華語廣播,金門籍的華僑紛紛打電話到台灣求證,消息才曝光,台灣的媒體於6月10日刊登,此時已經是4天之後。此外有兩具遺體漂流到到馬山外海被中共撈獲,透過播音站向金門廣播請求取回,由於事涉敏感且無先例,金門方面遲疑半天最後派漁船接回,這是海峽兩岸分隔多年第一次接觸,也算是這次空難帶來的意外結果。
這場被稱為「金門六六空難」或「料羅灣空難」的墜機事件由於不屬民用航空範圍,事後並未進行失事原因調查,生還者則一致指向機上超載的高粱酒,而這些酒與當地最高指揮官有關。由於軍機為免費搭乘,依例不做任何賠償,最後在1990年軍方對死亡及失蹤者發放慰問金10萬元、傷者1.5萬元。此空難的飛機殘骸一直未清除,退潮時尚可看到機尾,影響料羅港的航道通行安全,直到2003年軍方才同意打撈,於12月13日清理完畢,撈出的飛機部件不少,以水下文化資產的角度是否有留下任何紀念文物,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生還者表示,由於事發當時正值部隊午休時間,在當年將官大如天的軍管年代,沒人敢擾長官的清夢,於是,在層層上報的繁複過程中,待趕往出事現場救難時,已是五十分鐘後的事,救援工作的遲緩,憑添不少海上冤魂。
在救人急如星火的同時,竟有軍方長官要求當時的縣長倪慶裕打撈由飛機上落海的大批金門高粱酒,讓忙於救難的倪慶裕感嘆不已。 三十多條人命,化為海上冤魂,還有若干人因為海流強大,連屍體都找不著,成了遺屬一輩子的痛。
飛機副駕駛薛桓浩事後接受訪問時表示,飛機在起飛沒幾分鐘,就因右邊發動機熄火,迫降海面。由於飛機高度不夠,沒辦法安全降落,因此,只好拉起機頭,讓機身機尾先降落,等到貼近海面時機頭才墜落下去,也因此增加機上乘客的生還機會。
薛桓浩說,機上大多數的人,可能還來不及察覺是怎麼一回事,就已經跟著飛機摔下去,很多人因昏迷而淹死,薛桓浩指出,他當時也看到有一些人下意識地抓住身邊的東西,但是不久後還是沉了下去。
薛桓浩表示,因飛機前頭衝向海洋力量較小,因此,前座的人生還機會較大。那時,受傷的幾個人泡在水中,海水淹至頸部,奄奄一息。大約出事後一小時,他們才獲救。
薛桓浩坦言,C119飛機本是運輸機,不適於載客,出事那天,乘客與裝載的物資的確不少,不過,一般情形下本可應付,但因熄了一個引擎,因此,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憾事。
王世柱、冉啟迪、李志成、呂秀川、黃馨磊、楊新孚、董金旋、盛群彥、許秀忍、蔡雪娥、楊玉翠、顏天淵、顏陳要治、張振輝、陳玉葉、傅甲子、許寶雪、董水德、黃祝銓、董總蔭、黃高吉、陳君旺、陳育回、許乃民、陳聰平、池美蓮、陳久志、池亭瑩、洪良、黃含治、陳國霖、楊秋福、王金海、許金花、黃誌磊、歐陽琮、陳英傑、陳大維,數十條人命、數十個破碎家庭,用寶貴的生命,書寫六月六日、充滿悲情的金門歷史檔案。
今天是 六月六日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名的諾曼地登陸的日子。民國三十四年的當天,成千上萬的士兵死在德軍的砲火下,許多家庭的父母頓時失去了寶貴的兒子,也使得許多的家庭因而破碎了,歐洲人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稱之『 六月六日 斷腸時』。
民國七十二年的 六月六日 ,金門也發生了當地有史以來最大的空難,頓時整個金門島陷入哀嚎傷痛的氣氛中。許許多多的家庭失去了最親愛的父母、先生、妻子、兒女……,我們最敬愛的 陳 君旺校長也在這次的空難當中不幸殉職了。說他殉職並不為過,他是因公和柏村國小的黃高吉校長,被派到台北市參加校長會議,因而搭上這趟死亡之旅。
金門的機場,早在三、四十年代,因位處在敵人的火砲籠罩下,不敢、也無法大肆擴充,僅能停靠用螺旋槳發動的軍用運輸機。後來隨著噴射機的增加,螺旋槳飛機的減少,機場的改建,乃成了最迫切的問題,於是國防部在七十一年時,商請中華工程公司到金門協助擴建。 中華工程的先遣人員抵達金門後,發現最迫切需要的是解決工人住宿的問題,金門當時沒有旅館,剛好我們村莊(金湖鎮小徑村)興建好十幾幢房子,空著沒人居住,他們就跑來跟我們商量,希望我們能租給他們,大家也認為房子空著也沒用,索性就答應了他們。
不久,中華工程上百的工作人員進駐了村莊,整個小村莊頓時熱鬧起來。我的新房子因裝潢的比較漂亮,所以變成他們的招待所,專供他們高級人員到金門考察住宿之用,因此也認識了他們的許多要員,後來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經過一番的籌畫、準備,乃決定跑道分兩段工程施工,以免影響到空軍飛機的起降。經過一年多的施工,第一階段的工程終於很順利的完工。
第二階段的的開工,則選擇在七十二年的 六月六日 下午最後一班的飛機起飛後正式動工。當天來了兩架C119運輸機,一架專載公差假及休假的官兵,另一架則是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班機,專載公務人員及緊急有事赴台的民眾。 下午二時許,中華工程的工程車、刨土車、怪手……都聚集在跑道邊,等待飛機升空後立即動工。不久,第一架飛機很順利的升空後,第二架飛機也緊接在第一架後面起飛。 飛機起飛後,中華工程的工程人員立即就位準備動工,突然間聽到有人大聲的呼叫:『飛機掉下去了……』!大家抬頭一看,第二架飛機起飛後不到三分鐘,就在眾目睽睽的注視下,竟然從空中往海裡栽了下來,看得在場的中華工程的工作人員驚嚇的說不出話來。
飛機落海之後,海軍的艦艇、蛙人部隊也紛紛出動,趕到現場展開救人的工作。當時海面上海浪濤天,現場處處飄著一具具的屍體,令搜救的人員看了心酸。大家極力的尋找生還的人,最後只找到九位幸運的生還者,其餘三十八人就這樣的結束了生命。
飛機失事後,第二天國內的報紙都不敢報導,直到第三天中國時報才在第三版用很小的篇幅,短短的幾行字報導了空軍運輸機失事的消息。原因是當時金門是戰地,恐怕影響軍心,所以不能詳細刊載。 事後我曾聽過生還者說,他們並沒有按規定繫好安全帶,才能從撕裂成兩段的飛機殘骸中飛了出來,所以大難不死;一向很奉公守法的陳校長和黃校長,就是因守規矩按規定繫好安全帶,反而丟了寶貴的生命,真是令我們扼腕不已。 如今空難事件發生已有四分之一世紀了,憶起當年受難家屬慘痛情景,永遠烙在我心中,一輩子也忘不了。
(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六日晨有感而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