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各戰鬥村坑道長度及坑道類型

民國57年9月,金門全縣有 155 個自然村,依戰術需要,視人口、地形面積、指揮掌握等狀況,併編73個戰鬥村,並採「軍、政、警、民」合一體制,並從民國65年起,選定金城、賢厝、頂堡、安歧、昔果山、后湖、瓊林、成功、沙美、斗門、陽翟、內洋12個聚落成為戰鬥村。

以各村既有坑道、碉堡為基礎,增建地下坑道,用連結貫通的方式,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揮火力於地上的目標要求,徹底實施生活軍事化、行動戰鬥化,讓戰鬥村聚落組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戰鬥體系,為了深化戰鬥觀念,軍方更於許多民宅牆面寫上不同的標語,各聚落為展現其不同的戰鬥村精神,會於聚落入口設置標語牌樓或設置軍事教化場所。

戰鬥村

始建時間

完工時間

坑道長度

坑道類型

金城

民國67年3月

民國68年11月

2315公尺

連結主要官方設施及交通幹道類型

賢厝

民國70年

民國70年

420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頂堡

民國70年

民國70年12月

683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安歧

民國68年

民國68年6月

407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昔果山

民國69年

民國69年12月

490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后湖

民國69年

民國70年

518 公尺

貫穿聚落及連結軍事設施坑道類型

瓊林

民國66年4月

民國67年

1350 公尺

連結主要官方設施、重要交通幹道及軍事設施坑道類型

成功

民國70年

民國70年

560 公尺

貫穿聚落及軍事設施坑道類型

沙美

民國68年

民國68八年

1010公尺

貫穿聚落及連結重要交通幹道坑道類型

斗門

民國68年

民國68年7月

830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陽翟

民國68年

民國69年12月

547 公尺

貫穿聚落及軍事設他坑道類型

內洋

民國72年

民國73年12月

460 公尺

貫穿聚落坑道類型


資料來源:金門縣警察局檔案資料。

 

【金門】逃兵 林光輝

【金門】金門歷年空難事件統計表

【金門】戰備米

【人物】金門,北仔傳奇,被蔣經國接來台醫治的金門病童許安國

【金門】戰地奇聞,戰地政務下的老鼠經濟學

arrow
arrow

    Fencing 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