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

 

極為認同書中的觀點,勤儉持家,一年能夠存下來的錢還是有限的。一點一滴把辛苦攢到的錢存起來,這種儲蓄行為所能得到的成果,絕對不會超過你目前的薪資水準。

 

與其存錢,你更該存下「努力」

假設你現在每個月都有做定期存款,我想目的不外乎是希望手頭的錢能夠增加一些吧。

可是你知道嗎?這個行為反而有可能成為將來你增加收入的絆腳石。

「我存錢的目的是為了要出國留學。」

「我是為了籌備自己開店的預備金才存錢的。」

扣掉上面這些目標清楚、為了個人將來努力存錢的案例不談,「為了儲蓄而儲蓄」並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有錢存進銀行,還不如把這筆錢拿來用更實際。話雖如此,我並不是要勸讀者們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地花錢。 

為「明確計畫」而做的儲蓄,是一種能在將來得到回報的用錢方式。

但如果你只是漠然地把錢存進銀行裡,儲蓄本身可能會變成你生活中的其中一環或目的,如此一來,你就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

上面我提到的可能性,並非指「能大賺一筆」的機會,而是關乎你個人自我成長。

為了能在將來獲得成功、得到理想收入,你非得投資自己不可。

特別是對二十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而言,比起存錢,更重要的應該是把錢使用在累積自身經驗、體驗和學習上。如此一來才能讓自己成長茁壯,而且將來的投資報酬率也一定非常可觀。

因此不要老想著該如何把錢省下來拿去儲蓄,而應該要為了自己的成長,思考錢要花在哪裡。

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假設你今天是一名月收約新台幣五萬四千元,每年可以拿到約新台幣二七萬元獎金的年輕公司職員,就算你勤儉持家,一年能夠存下來的錢還是有限的。 那麼究竟該如何投資自己,才能讓好幾年一成不變的薪資,成長到月薪十甚至二十萬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去認真地研究,找出當下對自己最有助益的用錢方式,以期將來的豐碩回報。 請拋棄到今天為止,想方設法增加自己存款的想法吧。該存下來的不該是錢,而是你的努力。

唯有把錢用在投資自己或其他人身上,才有可能獲利。一點一滴把辛苦攢到的錢存起來,這種儲蓄行為所能得到的成果,絕對不會超過你目前的薪資水準。而且這麼做,還會讓你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因此,錢應該投資在自己的身上,把錢花在和自我成長相互連帶的努力中才是正確的選擇。

 

重點

■ 銀行存款無法為你帶來真正的自信,請把錢花在自我投資上

■ 遇到正確時間點,花錢絕對別猶豫

■ 對二十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累積經驗比存錢更重要,請花錢學習 

 

 
 
arrow
arrow

    Fencing 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